今天是本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的第一次質詢,由原子能委員會謝曉星主任委員列席報告業務並備質詢,虹安質詢了關於我國核能發電與放射廢棄物處理的相關問題。
⚡️核能很方便,但必然產生的放射性廢棄物,何去何從?
為了促進民眾參與和雙向溝通,原能會目前設立了「全民參與委員會」,希望藉由相互的溝通降低彼此的資訊落差,朝向凝聚共識的目標前進。
核能發電時,除了電廠運轉的安全性以外,無法迴避的是放射性廢棄物的後續處理和最終處置設施場所的設置。
目前台電和原能會的訴訟循環並無法解決真正的問題;若地方政府不願意啟動「低放射性廢棄物儲存場設址」的公投,除了要求台電自行與地方政府協商、溝通之外,行政部門是否考慮修法改變選址流程或有其他的解決方式?否則只能繼續對台電裁罰、台電再提出行政訴訟,如此一來一回,#左手罰右手、#右手告左手,這樣有助於核廢料處理廠的興建進度嗎?
希望原能會能夠進一步和台電協調,協助相關單位積極處理。若真的無法解決放射性廢棄物處理場址的問題,我們也要思考,是否有其他國家的經驗可供借鏡?
核電廠除役並非一蹴可及,核廢料處置時程的延宕,會直接影響我國2025非核家園的落實時程。這是一條艱辛且複雜的工作,相關設施的處理涉及到整體安全性、專業性評估。並且核能電廠完全除役與拆除,還需25年以上的期間,這段時間的輻射安全管理事宜也是十分重要的。
無論未來是要繼續使用核電,或是以「2025非核家園」為目標,核能政策都需要做通盤的考量及完善的相關配套,例如技術專利的盤點或安全性測驗。
⚡️你知道「全民原能會APP」嗎?
一旦發生核子能意外,如何迅速通知民眾是要努力執行的政策。
原能會在101年4月建置「核安即時通」,主要是配合政府的開放資料政策,讓民眾知道自己所在位置最新的環境輻射資訊,以及國內核能電廠管制動態。雖然經我們實際使用「全民原能會」,APP的使用介面跟資訊呈現都蠻流暢,但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的報告指出,從106年度到110年度,累積下載次數僅5470次(質詢時主委補充截至今年累積下載次數已達八千餘次),算是冷門的APP。
這些即時監測數據跟災害安全警告對於民眾來說很重要,像這種連結國家防災情資網等資訊整合服務功能的APP,對於民眾防災與環境安全監測的需求非常方便。如果可以和災防中心LINE@加以整合或加入更實用的功能,相信能夠提高民眾的使用意願。畢竟也是投入了時間和金錢建制的APP,我們還是希望原能會能夠提出具體的推廣改善計畫💪